各位备考山东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考生:
为帮助大家高效备考,
【免费分享】山东自考本科行政管理120402
管理学原理(中级)(13683)学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 管理概论
知识点: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
(一)管理的产生
1.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二)管理的必要性(简答)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3.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
知识点:管理的定义
(一)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组织可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二)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目的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而是通过管理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标。
(三)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组成管理的基本职能。
(四)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动态过程
有效,就是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效果。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 动,涉及活动的方式,表现为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成果产出。
(五)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知识点:管理的特性
(一)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
1.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是人类物质和文 化活动的本身,如企业中生产制造产品的活动、流通企业的销售活动、农民的 种植活动、医院中的诊治活动、学校中的教学活动等,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基本 活动。
2.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是为了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手段。
(二)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科学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艺术是主观创造的反映。管理是客观规律和主 观创造的统一。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三)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知识点:管理的过程
管理过程就是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经过。
管理过程理论的创始人法约尔于 1916 年提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和控制五种要素,也就是管理的五种职能。
知识点:管理职能的内容
1.计划: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计划工作是首要职能。
计划概括性理解就是设定组织目标和决定如何最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
2.组织: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活动与资源的组合与安排。
3.领导: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4.控制: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知识点: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管理职能之间有内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关系: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 导,最后控制。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 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目标 得以实现的保障。
知识点: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总结:有效率无效果与有效果无效率都是不可取的。管理的有效性既追求效率 又追求效果。效率意味着“正确地做事 ”,效果意味着“做正确的事 ”。管理是 效率和效果的统一,即“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比较这两项,“做正确的事 ”更 重要。
知识点:管理原理的内容
(一)系统原理
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指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性质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 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优化,从而实现最优化管理。
管理的系统原理为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提供了一种正确的思维逻辑,就是从整 体的观念出发、全面综合地优化整个管理组织的活动,以取得“1+1>2 ”的效果。
系统优化的核心要求是处理好局部优化和全局优化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 辩证关系,表现为:局部最优,不等于全局最优;局部不优,不等于全局不优。
(二)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 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 自由发 展,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1.能级原则:能级原则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使组
织的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以此来保持和发挥组织的整体效用。
2.动力原则:在组织中,只有强大的动力才能使管理系统得以持续、有效地运行。 3.行为原则:需要与动机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 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管理者只有对员工行为进行行之有效的 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能。
(三)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是指管理随着管理对象内部因素或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相应变 化。在管理活动中,面对瞬息万变的组织环境,只有注意把握管理对象运动、 变化的情况,及时调节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关系,才能保证管理活动不偏离 预定的目标,在动态管理中实现最佳效益。
(四)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的主要观点是: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 追求。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经 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一致,做到局部服从整体、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五)创新原理
创新原理是对现有事物构成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或分解,是在现有事物基础 上的进步、发展、发明或创造。创新原理是人们从事创新实践的理论基础和行 动指南。
知识点:管理方法
(一)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就是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标、条例等行政 手段进行管理的方法。它的实质是通过组织以及组织所赋予管理者的职权来进 行管理。
这种管理方法具有以下特征:1.权威性 2.强制性 3.层次性
(二)经济方法经济方法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的
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特点有: 1.利益性。 2.关联性。3.灵活性。 4.平等性。
(三)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的特点有:1.公开性。 2.规范性。 3.严肃性。 4.强制性。
(四)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通过传授、宣传、启发诱导等方式,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和业务水平,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思想 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水平素质,这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特点有: 1.启发性。2.灵活多样性。3.长期性。 知识点: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
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 的人。管理者是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管理活动的筹划者、执行者。
管理者的分类
1.按组织的不同层次进行划分
(1)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制定组织的 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方针,有权分配组织中的一切资源,对组织的生存 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组织的成败负有最终责任。高层管理者包括 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或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经理人员等。
(2)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负责制订具体的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 人员。他们在高层与基层之间起着桥梁和组带作用,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 定的重大决策并传达到基层,同时将基层的意见和要求反映到高层。中层管理
者通常拥有部门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经理或分公司经 理等头衔。
(3)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是管理作业人员的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传达上级指示和计划,给作业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指导和协调下属的活 动,控制工作进度。基层管理者所关心的主要是具体的战术性工作。基层管理 者如汽车厂生产车间的一个班组长、医院妇产科的护士长等。
2.按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进行划分
(1)综合管理者。
综合管理者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全部活动的管理 者。综合管理者应当是管理的全才,是全能管理者。
(2)专业管理者。
专业管理者是指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如人力 资源管理者、财务管理者、营销管理者、行政管理者等。专业管理者应当是某 一方面的专家,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
知识点:管理者的角色
(一)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管理者在处理与人的关系时便扮演这种角色。具体又包括挂名领导角色、 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二)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具体又包括监听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三)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具体包括企业家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源分配 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知识点:管理者的技能
(一)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 务的能力。
(二)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 事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能感知和发现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理解事物的相 互关系并找出关键影响因素,权衡不同方案的优劣和内在风险。
【总结】高层管理者更强调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的人际技能较重要,而基层 管理者的技术技能更突出。
知识点: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管理者都从事以下四种活动:传统管理(包括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包 括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激励、惩戒、调解冲突、 人员配备和培训) 、网络联系(包括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
把工作数量多、质量好以及下级对其满意程度高的管理者称为有效的管 理者;把在组织中晋升速度快的管理者称为成功的管理者。
结论: (1)对于成功的管理者而言,网络联系对管理者成功的相对贡献最大;人 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贡献最小。
管理学原理(中级)(13683)第一章 管理概论的学霸笔记供大家学习~
也可免费下载打印学习!剩余章节内容可找李老师免费领取~
资料内容:
✅ 行政管理120402 资料
✅ 英语二资料
✅ ...其他自考资料